top of page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全面解析类别体系与身份识别机制

  • 作家相片: Yiminfa.com 移民法律师
    Yiminfa.com 移民法律师
  • 6月6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在美国移民体系中,绿卡不仅是长期合法居留的身份证明,也是一种具有明确法律分类的身份标识。每张绿卡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美国绿卡种类代码(Class of Admission Code),用以标识该绿卡持有者是通过何种法律依据与移民途径获得永久居民身份。YIMINFA.COM 陈律师在本文将围绕“美国绿卡种类代码”这一关键词,系统讲解绿卡类别代码的构成方式、应用意义、主要类型、法律依据及在移民程序中的实际作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关键身份信息。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全面解析类别体系与身份识别机制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全面解析类别体系与身份识别机制

一、美国绿卡种类代码的基本定义与法律背景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是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和美国移民局(USCIS)在签发绿卡时所指定的一种三字符标识,用以记录申请人获得绿卡的具体法律途径。该代码通常出现在绿卡正面的“Category”栏位,如IR1、F2A、EB2、AS6等。

这一分类系统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简称INA),配合《联邦法规》(8 CFR),对各类移民签证、身份调整路径与合法入境方式进行了详细划分与定义。通过这些法规,美国政府确保绿卡种类代码与移民申请路径之间一一对应,具有可追溯性与合规性,是整个移民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构件之一。

YIMINFA.COM 陈律师指出,在探讨“美国绿卡种类代码”的过程中,需要理解这些代码并非随机生成,而是体现了一种“法律身份编码机制”,用于归类、识别与审查移民身份的合法来源。

二、美国绿卡种类代码的构成原理与编码规则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一般由2至3个英文字母组成,部分代码后接数字。例如:

  • IR1:美国公民的外国配偶;

  • F2B:永久居民的成年未婚子女;

  • EB3:职业移民第三优先类别;

  • AS6:获批庇护者;

  • DV1:多样化抽签计划中获签者。

这些代码的构成大致遵循以下逻辑:

  1. 家庭关系类以F或IR开头(如IR1、F1、F2A);

  2. 职业移民类统一以EB开头(如EB2、EB3);

  3. 特殊类或人道类如AS(庇护)、RE(难民)、CU(古巴)、AM(阿富汗);

  4. 抽签类移民使用DV代码(如DV1、DV2);

  5. 通过调整身份获得绿卡者的代码与其原始移民路径相符,不另设新类。

代码后续的数字(如F2A、F2B)则进一步细化子类别,用于区分同一法源下的不同申请人身份或优先级。理解这一点对于分析“美国绿卡种类代码”的法律含义至关重要。

三、常见的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分类详解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申请人会对应不同的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以下列出部分主流类别及其法律基础与适用人群:

1. 家庭关系类(INA §201(b)、§203(a))

  • IR1:美国公民的配偶;

  • IR2:美国公民的未成年子女;

  • F1:公民的未婚成年子女;

  • F2A:绿卡持有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 F2B:绿卡持有人的成年未婚子女;

  • F3:公民的已婚子女;

  • F4:公民的兄弟姐妹。

此类代码广泛应用于亲属移民案件,是“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2. 职业移民类(INA §203(b))

  • EB1:杰出人才、跨国高管;

  • EB2:高学历专业人才、NIW;

  • EB3:熟练工人及专业人员;

  • EB4:特殊移民,包括宗教人士;

  • EB5:投资移民项目。

“EB”系列绿卡种类代码适用于大多数通过工作或投资途径取得绿卡的申请人。

3. 人道主义类(INA §207–209)

  • AS6、AS7:获庇护者及其亲属;

  • RE6、RE7:获难民身份者及其家属;

  • VAWA类(如SP1、SP2):遭受家暴的申请人;

  • SIJ类(SL6、SL7):特殊青少年身份绿卡。

这些美国绿卡种类代码适用于通过庇护、难民、VAWA、人道援助等路径获得身份的群体。

4. 多样化移民类(INA §203(c))

  • DV1:多样化签证计划中获签的主申请人;

  • DV2、DV3:配偶与子女。

DV类代码表明申请人是通过抽签系统获得绿卡资格,这一类别在年度全球移民配额中占据约5万个名额。

5. 特殊国别类与历史移民政策类

  • CU6、CU7:古巴调整法案;

  • AM1、AM2:美军翻译或协助人员;

  • IH3:跨国收养类别。

此类“美国绿卡种类代码”通常基于具体国家政策、战争援助、特殊国际协议等历史背景制定,适用范围相对狭窄,但法律基础同样明确。

四、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在法律程序中的实际作用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不仅仅是移民身份的标识标签,它还具有以下实务功能:

  1. 决定绿卡有效期限:如IR1为10年绿卡,而CR1(有条件)仅为2年;

  2. 影响再入境与签证申请:某些类别如DV或庇护身份,其出入境可能受更严格限制;

  3. 指导USCIS审查路径:移民局依据代码查阅对应条款与政策指引,决定是否合规;

  4. 适用于未来身份更新:如入籍申请(N-400)、回美证(I-131)等程序中,种类代码用于判断资格与优先顺序;

  5. 追踪移民数据与配额消耗:国务院移民签证公告(Visa Bulletin)按类别划分排期,种类代码成为关键统计单位。

因此,在办理与绿卡有关的任何行政手续时,准确理解并识别“美国绿卡种类代码”具有重要法律与实践意义。

五、移民法律框架下的种类代码制度与法条应用

YIMINFA.COM 陈律师指出,所有“美国绿卡种类代码”皆来源于联邦移民立法,主要依据如下:

  • INA §201:设定总体绿卡配额;

  • INA §203(a)-(c):定义家庭、职业与多样化移民类别;

  • INA §204:规定申请流程、资格认定与请愿规则;

  • INA §207–209:人道路径绿卡的核准与转换;

  • INA §245:身份调整程序,即I-485处理依据;

  • 8 CFR §204.1–§245.2:详细列出相关程序规则与审批标准。

这些法律条款构成了美国绿卡种类代码背后的规范体系,是移民局审核身份、裁定资格、撤销或维持绿卡的法定依据。

六、常见误解与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常见的误区包括:

  • 混淆申请类型与绿卡代码:如婚姻绿卡并不一定全部是IR1,也可能是CR1(条件绿卡);

  • 认为代码可自行选择:绿卡种类代码由移民局依据申请资料、法源路径自动判定,申请人无权指定;

  • 忽略代码变更的后续影响:若身份路径调整(如从F2A转为EB3),绿卡代码也将变化,可能影响资格和义务;

  • 不清楚代码与配额挂钩机制:大多数代码对应排期系统,了解Visa Bulletin中F类、EB类等排期变化,有助于判断申请进度。

因此,了解并正确解读“美国绿卡种类代码”是申请人维持身份合法性、判断绿卡状态与规划未来移民步骤的重要前提。

结语:美国绿卡种类代码不仅是身份标签,更是法律定位与路径识别工具

美国绿卡种类代码”是美国移民体系中最核心的数据字段之一。它代表着申请人通过何种法定途径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是移民历史的浓缩标签,也是移民局后续判断身份更新、失效、转换与风险审查的标准依据。

对于申请人而言,理解自己的绿卡种类代码不仅有助于把握身份性质,也能更好规划移民路径、申请入籍、避免失误、合法维权。如果您在分析或申请绿卡过程中对代码识别存在疑问,YIMINFA.COM 陈律师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移民律师,以确保理解准确、申请合规、操作稳妥。

bottom of page